來源:獨角獸早知道

據彭博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生豬養殖和豬肉生產商之一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考慮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可能有助於籌集至少10億美元資金。
知情人士稱,牧原股份正尋求聘請銀行為可能最早今年進行的股票出售做準備,審議正在進行中,包括規模和時間在內的細節可能會發生變化。
截至3月10日收盤,牧原股份(002714.SZ)報37.31元/股,市值2038.16億元。
綜合 | 彭博社 公司官網 證券時報
官網顯示,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1992年,2014年上市。現已形成集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豬肉產業鏈。
牧原始終秉承“讓人們吃上放心豬肉”的願景,致力於為社會生產安全、美味、健康的高品質豬肉食品,提升大眾生活品質,讓人們享受豐盛人生。
據悉,牧原2024年生豬出欄7160萬頭 、屠宰量1252萬頭。
此前,牧原股份發布2024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公司將實現扭虧為盈。根據預告,2024年度淨利潤預計在180億元至190億元之間,較上年同期虧損的41.68億元增長531.88%至555.87%。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在170億元至180億元之間,較上年同期的虧損42.63億元增長498.75%至522.2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預計在190億元至200億元之間,較上年同期的虧損39.18億元增長584.97%至610.49%。
基本每股收益預計為3.2元/股至3.4元/股,而上年同期為虧損0.79元/股。
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報告期內生豬出欄量和生豬銷售均價較去年同期上升,同時生豬養殖成本有所下降。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就本期業績預告進行了溝通,確認在業績預告方麵不存在重大分歧,具體財務數據將以年度報告為準。
2024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實現收入967.75億元,歸母淨利潤104.81億元。
牧原股份長期以來堅持技術創新,勇於挑戰行業難題,在生豬育種、智能裝備、疫病防治以及碳排放等方麵走在行業前端,助推行業發展。
據悉,未來牧原股份將進一步加強研發創新。在智能裝備研發方麵,人形、智能手臂等有望應用在生產中,逐步把養殖場內的勞動者從給豬看病打針、喂奶等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生產工作者成為後台的監管和操作員。

對於如何應對豬周期生豬價格的波動?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表示,在行業中發展,要以不變應萬變,把握確定性,應對不確定。這也就是把豬養好,提升豬肉質量降低生產成本,麵對豬周期的時候,不追周期,不賭周期。
牧原股份生豬養殖完全成本持續下降,今年1月份公司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在13.1元/kg左右,在不考慮原材料價格波動的情況下,公司希望2025年生產全成本可以階段性地達到12元/kg左右的目標。
在秦英林看來,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誌是產品好、產業好、從業者好,具體的景象是養豬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裏電腦前,指揮智能裝備在養豬場裏勞作,養出來的豬肉價低又美味,同時實現養殖業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秦英林提出從五方麵入手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一,持續推進養豬業的智能化發展,賦能生豬產業成為現代產業;第二,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第三,構建科學的種豬育種體係;第四,持續推進豬病淨化;第五,持續推行全價日糧。
此外,秦英林表示,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也要減少內卷。用智能化賦能生豬產業,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要讓原來的生豬養殖從業者升級成為現代養豬職業人。